我爱记歌词》电视节目分析
一、全民大联欢的节目策划理念
《我爱记歌词》栏目的策划者正是抓住了这一时代脉搏,节目创新地将“比歌喉”变为“不比歌喉”,将“比唱歌”变为“记歌词”,节目规则简单到一条即“谁能唱对歌词”,零门槛的设置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调动了全民的娱乐积极性,真正做到了全民卡拉OK大联欢,正是一次将节目定义的中心基础放回到人民群众本身同娱同乐的一次必然选择。[2]
二、“去评委、去明星、重互动”的节目模式
在今天这个“娱乐至死”的综艺时代,受商业逻辑支配的电视文化工业以标准化、自动化、伪个性化为特点的生产机制,使综艺节目被很快地复制、播出。大量雷同的节目内容、笑点设置,使电视声画符号的能指和所指被建构成一种约定俗成的含义,既培育着观众的主流观点和对节目的共鸣,又容易形成同质化的恶性竞争。[3]在泥沙俱下的综艺节目热浪里,《我爱记歌词》却另辟蹊径创新节目模式,赢来了一片叫好声。
1.它开启了不设评委,不比外貌、音准和舞台表现的电视KTV,没有职业、性别、年龄限制,唱对歌词成为惟一的筹码,实现了真正的“零门槛”。
2.《我爱记歌词》改变了以往选秀节目邀请明星主持压阵的方式,用本土颇具时尚、诙谐气质的年轻主持人华少、朱丹,贴近节目主要收视群体。两位主持人上演无评委条件下的精彩脱口秀,致力于营造和持续现场热烈、欢快的氛围,引导现场观众随声和唱、互动、给予平民参赛选手粉丝般的拥戴,激发选手的表现欲。
3.节目非常注重观众参与互动,并不断创新互动模式。节目初级阶段,在各大城市街头、KTV包房搜罗选手“城市对决”,继而直接从报名参加节目、来到现场的观众中“歌词大接龙”选出选手上台。节目在新年等特别日子临时增加接唱送红包,全场接唱、热烈参与,观众和演职人员争相竞秀。这种气氛调动了电视机前观众的收看热情,参与欲、收视欲和心理期待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三、“领唱、歌曲、氛围、预告”节目元素的精致包装
《我爱记歌词》是一档以音乐为表现形式的节目,对于节目的基本元素——领唱歌手、乐队、歌曲必须慎之又慎。
1.节目的领唱歌手,是节目组反复筛选、比较、分析,再通过激烈的比赛而站稳舞台的。现在的6位超级领唱可谓过五关斩六将而胜出,不仅红透荧屏网络,还拥有大批粉丝。
2.歌曲的选择是节目的立足根本。《我爱记歌词》节目的宣传语是:“当熟悉的旋律响起,你是否会应声歌唱?”每期节目的歌曲选择,节目组立足要选到社会各阶层、各年龄段耳熟能详、脍炙人口的经典老歌及时下的热门歌曲,力求和观众有更多的共同空间。
3.节目热烈氛围的营造。如何在两小时长的节目长度里持续保持每位参与者旺盛的兴奋度和参与积极性、如何营造好演播厅录制的气场和势能?先从观众席开始,《我爱记歌词》节目现场坐的是200名跃跃欲试的唱歌爱好者,他们参与节目的激情一点即燃。再者是节目录制前的热场。每期节目导演运用各种手法,如一起唱老歌、玩鼓掌游戏、随意挑人现场K歌、主持人和领唱在人群中互动等点燃观众席的热情。最后就是设计的理念始终融合在整个节目录制过程中。如每一场的主题要求什么样类型的参与者被选上台、如何站位、如何搭配;主持人和领唱如何互动;何时应该发生“意外”,基本上节目的每一个环节都安排妥当了。
4.还体现在节目预告。《我爱记歌词》这个类型的节目本身具有悬念不足、不便宣传的劣势,因此节目预告与节目本身同等重要。每期节目预告都是经过精心剪裁,挑选下一期节目中最吸引人的部分,在节目内容、主持群、嘉宾等元素之间去制造看点,通过悬念、PK或者幕后花絮来“抢鲜”。
四、明星主持群的打造
主持人无疑是节目的人格化身,他们能以自己的个人魅力与亲和力,增加观众对媒体的信任,成为栏目、媒体的形象代言人。《我爱记歌词》的主持人是以“家族”形式出现。2008年8月底,浙江卫视“蓝星制造”工作室首创“主持人经纪制”,集结频道内部的优秀主持、领唱、麦霸资源,并全力发掘和培养新的明星资源,并将之与浙江卫视各大栏目、大型活动进行充分融合、捆绑,相互促进、相互提升。[4]经过一段时间,《我爱记歌词》当家主持华少、朱丹稳坐浙江卫视综艺一哥一姐的地位。随后,华少出版书籍《我爱记歌词里的文学蜜饯》,而朱丹参演电视剧、推出个人专辑,更提升了人气。主持群的其他领唱、乐手也纷纷在网上建立了粉丝团,明星主持群打造成功,其品牌效应也初见成效。
从2007年10月至今,《我爱记歌词》经历了近三年的磨练,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从节目策划的角度看,除了以上论述的因素,还得益于一些细节的精心设置。如节目的编排时间抢先;片头设计定期更新,从造型到色彩持续给观众新鲜感。节目摄像常使用特写镜头,在镜头语言上注重娱乐效果,还有当家主持运用较为夸张的说话方式,声音起伏变化大,营造火爆的现场氛围等。综上所述,正是这些细节意识,延续了节目旺盛的生命力。
|